預防寶寶冬季威脅─流感、輪狀病毒腸胃炎
採訪撰文╱林嬪嬙 企劃執行╱施娟娟
諮詢╱書田診所小兒科 潘俊伸醫師
轉載自2007年十二月號媽咪寶貝雜誌


輪狀病毒、流行性感冒病毒是秋冬季節嬰幼兒健康的兩大威脅,爸媽除了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之外,讓寶寶接種疫苗可達到最佳防禦效果,而一旦感染病毒,要能夠掌握正確的照顧技巧與原則,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。

輪狀病毒 易侵襲免疫力低弱的嬰幼兒

輪狀病毒是經由糞口途徑傳染,所謂糞口傳染是指從排泄物、嘔吐物或病毒附著的物體表面(病毒可存在24~48小時)接觸到病毒後,雙手未清洗乾淨就去照顧幼兒,而造成傳染。

幾乎所有幼兒都難逃輪狀病毒的侵襲,輪狀病毒真的特別愛找嬰幼兒麻煩?書田診所小兒科潘俊伸醫師表示,其實任何年紀都可能感染輪狀病毒,只是2歲以下嬰幼兒一方面從未感染過病毒,不像成人具有抗體,另一方面免疫力較弱,因此感染到輪狀病毒後所出現的症狀較為嚴重。幾乎所有幼兒會在3~5歲以前感染過輪狀病毒,在嬰幼兒腸胃炎的比例中,輪狀病毒約佔5~10%,嚴重到需要住院的患者中,因輪狀病毒所引起的比例從一至五成不等。

輪狀病毒腸胃炎的治療主要以症狀治療為主,大約一星期自然會痊癒,嚴重腹瀉者可能要兩星期時間才能恢復,若嘔吐、腹瀉嚴重,並出現脫水情形,可能就要住院 施打點滴。當爸媽或照顧者發現孩子感染後有嗜睡、皮膚乾燥失去彈性、哭時沒什麼眼淚、尿尿次數減少,加上無法進食時,就應該住院接受治療。

由於幼兒的傳染源多來自父母,因此,爸媽在照顧前及照顧後,務必洗淨雙手;家中若有較大的小孩,也要教他們經常洗手;而小朋友所上的幼兒園或托兒所,都要做好碗筷、玩具的消毒工作,才能降低感染機會。

接種疫苗可有效降低住院率

除 了基本的衛生習慣外,最佳預防方法就是接種疫苗,接種疫苗在避免住院的成效上可達到九成。目前在台灣上市的輪狀病毒疫苗有兩種,一種施打2劑(費用為每劑 2500元),另一種施打3劑(每劑2000元),兩者的接種時間均建議在出生後2個月開始,打2劑者,在出生2、4個月各一劑;打3劑者,在出生後2、 4、6個月各打一劑。

輪狀病毒疫苗屬於活性疫苗,所以有免疫方面問題以及正在施打 免疫球蛋白的幼兒,並不適合接種。施打疫苗後比較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喪失食慾、煩燥、輕微發燒、嘔吐或腹瀉,爸媽不需過度緊張。此外,由於這類疫苗並未針對 一歲以上幼兒進行大型研究,因此對副作用的情形並不清楚,建議一歲以後就不要施打。

接種疫苗可降低感染率

每年九、十月開始,政府會開始呼籲抵抗力較弱的族群接受流感疫苗注射,而醫界每年二月會召開會議,決定這一年應研發預防那一種病毒的疫苗,疫苗廠商即據此生產疫苗。

流感疫苗的保護效果有較大差異,如健康成人保護力可達7~9成,老人則只有3~4成,雖然老人保護效力有限,但接種疫苗可有效減少住院機率。

嬰 幼兒接種流感疫苗的保護效力雖無統計數據,但臨床發現接種後嬰幼兒感染人數已明顯減少,因此,建議爸媽們,讓寶寶在出生滿6個月後施打流感疫苗。8歲以下 未曾接種過疫苗的小朋友,建議接種兩劑,8歲以上則施打一劑。每年接種時間大約從九月底開始,最晚不要晚於十二月,如此才能在高峰期達到最佳保護效果。



 

為寶寶打造防護罩對抗冬季腸胃炎~輪狀病毒
採訪撰文/林佩蓉
諮詢/新竹馬偕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李松澤
轉載自2007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


全世界5歲以下的幼童有95%都曾感染過1次(或以上)的輪狀病毒,以往因為對此病毒認識不多,而被歸入腸胃型流感。其實輪狀病毒對幼童的影響相當顯著, 據統計,在美國及其他已開發國家,每年竟有高達數萬名的幼童因感染輪狀病毒而住院。即使輪狀病毒對嬰幼兒的威脅極大,但家長也無須「聞毒色變」!只要對此 病毒有充分的認識,多注意生活中衛生細節,以及做好預防措施,便可免於無謂的恐慌。

病毒特色

1. 如輪子般的病毒

「輪 狀病毒」顧名思義,其病毒外觀就像車輪一般圓圓的,而複製及傳染的速度,也像輪子滾動一樣的快,滾進寶寶的身體裡,寶寶就得承受腹瀉之苦。新竹馬偕醫院小 兒科主任醫師李松澤表示,1973年澳洲醫學界發現此病毒,因為在電子顯微鏡下的病毒的外觀,就如同輪子一般,便以此命名。

2. 滾雪球般的複製速度

輪 狀病毒的傳染力很高,李松澤主任指出,通常感染輪狀病毒的患者,1c.c.的糞便中就有100個病毒,但是只要有10個病毒顆粒,就可以對一名嬰幼兒造成 相當大的威脅。輪狀病毒不僅複製能力強,生存能力也很高,例如寶寶的玩具上有病毒的存在,而寶寶不小心把玩具放入嘴巴,病毒進入體內後,順著消化道到小 腸,侵入內膜的上皮細胞,便以驚人的速度複製,在24小時內即有可能增加至數百萬顆。

感染症狀

最先出現的是嘔吐的症狀,數小時後,便會解出水便。抵抗力比較弱或年紀比較小的幼童,症狀期會拖得比較長,差不多會持續2週左右。

1. 第一表徵

入 秋之際小兒門診人潮漸多,其中有許多寶寶像是患了腸胃炎一般的「拉」個不停。李松澤主任表示,寶寶感染到輪狀病毒,最先出現的徵兆,通常是嘔吐。雖然並非 所有的患者都會嘔吐,但最典型的症狀即是寶寶會出現嘔吐症狀,大約持續半天到一天左右。李松澤主任解釋,輪狀病毒侵入寶寶後,會造成胃發炎及腫脹,甚至出 現痙攣的情況,便會引起寶寶反胃、嘔吐的症狀。

2. 後續水瀉‧寶寶無力

接 下來就會出現「水便」拉個不停的現象。李松澤主任表示,患者1天水瀉的次數,可能多達10~20次左右;同時,還可能會合併出現發燒的情況,這2種症狀, 都可能會維持3天到1週之久,之後情況才會逐漸緩和。而且大約有5%的病童,會合併出現脫水的症狀,嚴重者還可能會出現休克、昏迷。



3. 情況嚴重易脫水

李松澤主任指出,若未妥善治療與照顧,可能會有脫水現象,甚至造成代謝性酸中毒。若發現嬰幼兒有昏迷嗜睡、小便減少、嘴乾無口水,皮膚乾燥無汗等,都是脫水現象,應及早就醫,不可延誤。

在 落後地區,通常醫療設備較不完善,容易延誤就醫時機,較容易出現有因脫水而致死的狀況發生,不過在台灣良好簡便的就醫環境下,爸媽可以放心。只是5歲以下 的高危險群,尤其2歲以下的寶寶因為不容易清楚表達不舒服的症狀,可能會讓他們哭鬧好一段時間,也讓家長心急不已,增加了照護壓力與心理負擔。

對抗輪狀病毒

萬一不小心,寶寶感染到輪狀病毒了,出現了各種症狀,家長應該如何應變,好讓寶寶度過這段不舒服的時期呢?

1. 清淡飲食‧舒緩不適

李 松澤主任說,輪狀病毒會引起寶寶胃發炎、腫脹等,甚至會有胃痙攣的狀況發生,這些都會讓寶寶出現嘔吐的現象。飲食以清淡為主,例如母乳、稀飯,以減輕症 狀,舒緩寶寶的不適。另外,已有水瀉現象的寶寶,腸道絨毛黏膜已受損,可能出現暫時性的乳糖耐受性不良,因此,不適合再餵食寶寶含有乳糖的配方奶或食品。

2. 補充水分‧平衡電解質

患 者出現水瀉的狀況會非常嚴重,李松澤主任認為,水瀉的次數可能多達1天10~20次左右,且會維持3天至1週,補充流失的水分,是重要的課題。而哪一種水 分最適合呢?最好的是專為寶寶量身訂做的口服電解質液,最適合腹瀉寶寶的需求。寶寶專用的電解質液,其成分是稀釋過的,不會造成寶寶額外的負擔。若買不到 專用電解質液,也可對半稀釋運動飲料,適量補充平衡電解質,避免導致寶寶抽搐或休克,而留下嚴重的後遺症。

3. 良好衛生習慣、口服疫苗‧降低感染

隨 著氣溫逐漸下降,輪狀病毒越發猖獗,李松澤主任指出,輪狀病毒感染力強,家中若有人感染,其他人也很難倖免。因此,家中的衛生習慣平時就要多加留意。在個 人衛生習慣方面,應加強洗手,尤其每次幫寶寶換完尿片時,一定要用肥皂洗手,手腕部分亦要清洗乾淨;同時應隔離糞便尿布,且換尿布的地方,一定要跟進食的 地方隔離。換尿布的區域,也可以準備內含70%酒精的消毒液,達到有效的消毒效果。除了平時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之外,口服預防輪狀病毒的疫苗,是最經濟也 最有效的預防方式。

輪狀病苗毒疫

疫苗是人類對抗傳染性疾病的第一道防衛牆。卻因對疫苗的認識不多,尤其新上市的疫苗,經常引起家長們的疑惑與困擾。

1. 口服2劑‧經濟實惠

目 前輪狀疫苗有2種,分別為口服2劑及3劑。李松澤主任說,這2種疫苗的效果都很好,以2劑疫苗為例,建議分別在寶寶2個月及4個月大時口服(6周以上即可 服用,須在6個月大前完成。)便可在到達疾病高峰期的月齡前,及早給予寶寶保護。而目前輪狀病毒疫苗還是採用自費的方式。若是以接種時程及價錢來考慮,口 服2劑疫苗,除了可以提早獲得適當的保護,價格上也較佔優勢。

2. 除沙賓疫苗外‧皆可同時接種

疫 苗本身具有相當的安全性,口服時並沒有特殊的禁忌,除了中度發燒時不建議使用外,免疫功能不全的寶寶,也不建議使用。口服疫苗後,並沒有明顯的副作用,但 是因個人體質而異,可能會出現有暫時輕微發燒、食欲不振,及活力降低的現象。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可以和三合一、四合一、五合一、六合一疫苗,以及B型肝炎疫 苗同時使用,並不會影響相互間的免疫反應;但是尚不建議與口服小兒麻痺疫苗一同口服。

藉由疫苗的接種,將大幅減少孩子們感染的機率。面對輪狀病毒,除了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外,預防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。


↑TOP


破除輪狀病毒7大謬誤

文/林佩蓉
轉載自2007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ny115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 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

    禁止留言
     
       全世界5歲 以下的嬰幼兒,幾乎都受過輪狀病毒的威脅。預防輪狀病毒,多數的醫師都認為,唯有接種輪狀病毒疫苗,才是最佳的方式。因此,並非環境衛生條件好、常洗手, 就可以解除輪狀病毒警報。也許你正驚訝,「什麼!常洗手也沒有用?」為什麼會這樣呢?關於輪狀病毒,你對它還存有哪些誤會呢?本文選出6項謬誤,釐清觀念讓你更加了解輪狀病毒。
     
    【謬誤1】衛生條件好就不會有「輪狀病毒」?
    【澄清】輪狀病毒具高度傳染性,且於乾燥表面依舊仍可生存。

    改善整體衛生條件,無法有效預防降低輪狀病毒感染的發生率。輪狀病毒具高度傳染性,通常經由糞口途徑傳播。署立台中醫院小兒科主任張莉幸表示,病毒存在於 病童的糞便中,經由污染的飲水與食物、或不乾淨的手,再傳染給他人,稱為「糞口傳染」。但是病毒在乾燥的表面依舊可以生存,若是寶寶的手接觸到已受到污染 的桌面或玩具,再將手放進嘴裡,仍可能受到感染,因此感染也可能發生在衛生條件良好的地方。據統計,全世界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的輪狀病毒感染發生率相近, 顯示環境的差異,例如:飲水、衛生習慣或環境清潔,並不會影響感染發生率。

     
    【謬誤2】只有小孩才會受到輪狀病毒感染?
    【澄清】因為成人感染後症狀並不明顯,年紀愈小的寶寶症狀愈嚴重。

    據統計,輪狀病毒在落後地區,每年約造成50萬名嬰幼兒死亡。張莉幸主任解釋,通常在台灣、日本、韓國及歐美等醫療科技進步的已開發國家,輪狀病毒很少造成嬰幼兒的死亡,但它卻常是5歲以下幼童,因急性腸胃炎而住院的最主要原因。

    年齡愈小的寶寶感染後症狀愈嚴重,若是成人感染到輪狀病毒,可能有一點噁心想吐、輕微腹瀉的情況,但是腹痛、腸胃炎的症狀並不明顯。所以,張莉幸主任提醒 家長,千萬別以為自己只是輕微腹瀉,若不小心傳染給寶寶時,他也只會有腹瀉的症狀。萬一不巧感染到輪狀病毒時,寶寶的症狀可能就是嚴重的急性腸胃炎。因 此,寶寶即使沒出門,還是有被家中大人傳染的危機,提醒家長千萬別輕忽。

     
    【謬誤3】只要勤洗手就沒問題?
    【澄清】無法僅靠「勤洗手」來預防輪狀病毒。
    輪狀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呈現像輪子一樣的外觀,它可怕的地方在於傳染力和生存力都很強,在手中可以存活數小時;在固體表面能夠撐好幾天;在人的糞便裡甚至 長達一星期。張莉幸主任說,輪狀病毒是具高度傳染力之病毒,可以生存在物體(例如嬰幼兒的固齒器)上達數天之久。6個月~3歲大的寶寶,都喜歡吃小手或是 將玩具放入嘴巴,很容易不小心就把病毒吃進肚子裡,因而感染。即使是良好的衛生習慣(如勤洗手)及環境衛生,也最有效降低輪狀病毒感染發生率的方法。

    由於現在輪狀病毒還無藥可醫,只能使用支持療法,所以寶寶拉肚子,一拉就是1~2個星期,更何況在未開發國家,幾乎是每分鐘就奪走1個寶寶的生命,爸媽千萬別輕忽。
     
    【謬誤4】寒冬才會發作?
    【澄清】輪狀病毒腸胃炎在溫帶國家,最常在秋冬發生,但在如台灣般的熱帶國家,則感染季節不明顯。
    在溫帶國家,感染輪狀病毒有個別名,稱為「冬季腹瀉」。輪狀病毒好發秋冬是過去的研究,可是病毒會隨環境而改變,台灣屬亞熱帶,四季如春,輪狀病毒在適應 台灣環境後,不僅秋冬,春夏也出現不少感染案例。尤其集中於6~24個月大的寶寶,年紀越小感染病毒狀況越嚴重。張莉幸主任表示,輪狀病毒的生存與否,跟 溫度有關,在溫帶國家,因氣候四季明確,因此輪狀病毒的感染也具明顯季節性。台灣位屬亞熱帶,因此四季都有可能感染輪狀病毒,只是病例在夏季明顯較冬季 少。
     
    【謬誤5】一直腹瀉,就是感染輪狀病毒?
    【澄清】許多病症都會出腹瀉的狀況。

    張莉幸主任指出,寶寶腹瀉的原因有很多,大致可分為下列4類:
    【病毒感染】寶寶在發牙時期,最常出現的舉動莫過於「吸吮手指」,同時寶寶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,喜歡東摸摸西摸摸,看見東西就喜歡抓,甚至抓到東西就放進 嘴裡咬。這些看似平常的小動作,卻隱藏著莫大的危機,往往細菌、病毒便趁機而入,引起寶寶腸胃的不適,造成腹瀉的現象。

    【飲食因素】有些寶寶會對部分食物產生過敏,也會出現腹瀉的狀況。

    【心理因素】當寶寶的情緒太緊張或不安時,也較容易引起腸道的蠕動加速,造成腹瀉。

    【疾病】少數寶寶有先天腸道營養吸收不良的狀況,也較容易產生腹瀉。另外,內分泌失調的疾病,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,也會使腸道蠕動加快,造成腹瀉。

     
    【謬誤6】腹瀉會脫水,只要一直喝水就可以?
    【澄清】飲用過量的水,可能會造成水中毒。

    輪狀病毒感染多發生於2歲以下幼兒,張莉幸主任指出,主要症狀包括發燒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,半天內可能連續嘔吐3~4次,或一天內腹瀉高達10~20次,且便樣呈水狀帶酸味。嚴重時還會導致脫水、休克、抽搐等,需住院治療。

    多次腹瀉可能導致嚴重脫水,極可能造成休克死亡,曾有家長因為寶寶一直腹瀉,擔心他會脫水,就拼命給寶寶喝水,最後卻因水中毒而回天乏術。張莉幸主任表 示,在補充水分的同時,也要注意電解質的平衡。但是也不建議家長讓寶寶飲用市售的運動飲料,因為在腹瀉期若以適當醣鈉比例(約2比1)的電解質液可促進腸 細胞對水分及電解質的吸收至血液循環中。而運動飲料因其含糖量過高,會增加腸管內滲透壓的負擔;且其含鈉量甚低,可能引起低血鈉的電解質不平衡。一般運動 飲料的糖與鈉,比例可高達10~15比1,所以無法促使腸細胞發揮主動吸收的功能。

    【謬誤7】只要口服過疫苗,就不會被感染?
    【澄清】沒有任何疫苗是提供100%的保護力。